攀西助贷

首页 >> 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 嘉宾观点集锦 | 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
详细内容

嘉宾观点集锦 | 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

2021年5月22日-23日,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新格局 新发展 新金融”召开。来自政、商、学界的全球嘉宾线下参会、线上相聚,围绕世界与中国、市场与监管、学术与实践三大层面问题,探讨疫情影响之下世界及中国经济金融的当下和未来。

image.png                                                                                开幕式


❂ 邱勇

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image.png


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金融支持和服务


邱勇表示,今年,我国经济恢复取得明显成效,但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仍然很不稳定。在当前形势下金融作为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和国之重器,大有可为,也应大有作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呼唤金融支撑,也需要金融更好服务。

清华大学一直高度重视金融学科建设,始终支持五道口金融学院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金融高等教育平台,始终支持五道口金融学院开展高质量、有影响力的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


❂ 张晓慧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

image.png


警惕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转向对我国产生的短期冲击


张晓慧表示,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过去一年中部分发达国家向经济注入了天量的流动性。我国在金融抗疫中并没有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也没有采用量化宽松(QE)、零利率甚至负利率这类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更多的是以改革的手段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但我们仍需警惕,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转向可能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的短期冲击,需要密切关注全球资产价格通胀的变化以及可能随之而来的金融过度杠杆和金融不稳定,做好不同通胀情境下的应对准备,尤其是要妥善管理预期,警惕结构性通胀上升导致部分领域投资过热。我们必须利用好稳增长压力减少的“空窗期”,加大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力度,尽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全体大会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金融改革开放


❂ 周小川

中国金融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名誉院长


image.png

数字人民币没想取代美元地位,也不想取代第三方支付


周小川指出,第一,DC/EP(数字货币/电子支付系统)的发展主要是立足于国内支付系统的现代化,跟上数字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步伐,提高效能,降低成本,特别是为零售支付系统服务,其本来的设计目的和努力方向就没有想取代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国际上支付货币的地位。第二,人民币支付系统的现代化、数字化对于提高人民币的地位,提高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会有一定程度的帮助,但也不是太大的帮助。人民币国际化更多的是取决于体制、政策上的选择,更多取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展,而不是取决于技术上的因素。第三,人民银行推动的DC/EP不是想取代第三方支付的角色,彼此不是互相取代的关系。第四,对可控匿名,支付系统必然要在保护隐私和反洗钱、反恐、反毒品和反跨境赌博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 李波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image.png

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构建现代金融监管体系


李波表示,我国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框架面临一些挑战:一是宏观审慎政策的框架还不够健全和成熟,二是从“双支柱”调控框架来看,金融监管架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下一步的政策建议,李波表示,一是要强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协调配合,继续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从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变,增强货币政策操作的规则性和透明度。二是进一步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三是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框架。建议在未来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进一步统筹好宏观政策和监管政策,同时要强化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落实功能监管和目标监管的要求,构建符合我国现代金融业发展特点、统筹协调、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


❂ 肖远企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党委委员

image.png


未来绿色信贷将迎来巨大发展契机


肖远企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将大幅拓展金融生产最大可能性边界,绿色信贷将迎来巨大发展机会。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指出,在2050年实现零排放,全球每年需要投资1.6至3.8万亿美元。这对金融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蓝海,未来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碳交易市场都将迎来巨大发展契机。另外,气候变化也会倒逼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发生调整,催生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带来更多新的增长点。肖远企认为,应对气候变化将会为金融行业创造难以想象的比较空间,或将大幅外移金融生产可能性曲线点,把金融生产可能性曲线点要向外移,扩大金融长期增长的最大可能性边界。


❂ 刘连舸

中国银行董事长

image.png


银行应强化对创新活动的支持


刘连舸指出,“十四五”时期尽管我国经济发展蕴含诸多的新动能:一是传统消费不断扩容增智,新消费持续的涌现;二是传统基建仍有空间,新基建需求巨大;三是产业向高级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创新成为核心推动力;四是国际竞争合作迎来新格局,区域多边贸易蕴含新的机遇;五是绿色引擎,从全球来讲,中国要做负责任的大国,必须要在绿色发展这方面有所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培育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一方面体现在银行如何支持产业升级上。具体要做到:一是强化对创新活动的支持;二是产业的发展需要打造全周期、差异化、多渠道的资金支持;三是加大供应链金融;四是进行产能的优化重组,帮助企业更好的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维护金融安全。


❂ 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image.png


提高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在与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主任魏晨阳进行对话时指出,对于中国来说,经济虽然是有增长,但主要还是靠总体的投资,消费的贡献率可以进一步提高。“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60%左右才是比较合理的。当然,总需求这个方面有很多的空白,我们需要填补这个需求的空白。政策制定者们需要很好地了解这个问题,就这个问题做好规划。” 斯宾塞认为,提高消费贡献率就需要建立很好的环境,来推动消费的增长;需要有更针对性的政策来推动内需,让国内人民有更多收入进行消费。


全体大会二:变局下的全球经济治理


❂朱民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

image.png


新的全球治理机制,提供全球公共产品


朱民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表现出现有的全球经济治理体制远远落后,不能有效的提供全球公共产品。主要是从两个维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第一,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很快,特别是新型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现有的经济治理机制不能体现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二,1945年来建立的全球经济机制,已经远远跟不上现在的科学、环境、技术、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才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需要新的全球治理机制来提供全球公共产品。


❂ 陆克文

澳大利亚前总理

image.png


要更大发挥G20在全球治理工作中的作用


陆克文表示,要更大发挥二十国集团(G20)在全球治理工作中的作用。陆克文认为,尽管要把G20变成一个真正具有全球治理能力的机构是有难度的,因为在G20的框架当中,需要不同的国家之间实现一致性。但确实可以把G20打造成一个全球的经济中心去发挥调和作用。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发力:一是改变轮值机制,例如在苏伊士或者是新加坡建立G20常设秘书处;二是把公报调整为决策机制,让其它国际组织来采纳。


全体大会三:构建金融监管新秩序暨《2021上半年系统性金融风险报告》发布


❂ 周皓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金融学讲席教授、副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image.png


上半年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呈下降趋势 未触及重要风险警戒线


周皓介绍了《2021上半年系统性金融风险报告》的主要发现。从宏观来看,中国2021年上半年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呈下降趋势,没有触及重要的风险警戒线。从微观层次来看,有多个风险点显现出来:一是产业债务的违约;二是政府融资平台“大而不倒”,能否打破刚兑的形势;三是银行业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滞后到今年才显现在银行债务上;此外还包括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业态的形式。


❂ 里奇·阿波斯多利克(Richard Apostolik)

全球风险管理专业人士协会(GARP)总裁、CEO

image.png


应对气候变化带来风险管理新挑战


里奇·阿波斯多利克(Richard Apostolik)表示,气候变化是全球最广泛的话题。实现碳中和和减少碳排放这一目标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追求更高的能源效率或减少能源消耗可以推动业务扩展和投资。在金融、制造业、能源或其他公司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应对气候变化风险会产生信用风险,这些信用风险中有些具有高度投机性,带来了非常重大的风险管理挑战。


❂ 钱军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金融学教授

image.png


要从三方面关注金融市场的相关风险


钱军指出,第一,2021年是牛年,金融体系中包括股市都还有继续走高的趋势;第二,要关注债务市场到期违约的“灰犀牛”风险;第三,注意可能事先完全没有预测到的“黑天鹅”风险点。具体而言,在股市方面,中国A股市场整体风险可控,这也进一步为上升提供了空间。债券市场和债务问题中,需要关注非金融机构的债务以及部分地方政府的债务。此外,也要注意房地产市场中有明显分化且分化趋势可能会继续。


❂ 黄海洲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

image.png


美国政策的外溢效应:通胀预期上升 汇率市场承压


黄海洲表示,美国推高通胀预期的政策对中国及相当多的其他国家都会有重要影响:第一,通胀预期在提升,今年三季度全球市场对通胀的担心可能会进一步提升,这对市场的波动性可能会有影响。第二, IMF预测,美国今年GDP增速为6.4%,随着三、四季度开工,美国四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会高出不少发展中国家,这可能将对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带来挑战,而汇率承压对全球资本市场也会有影响,这是美国政策的外溢效应。


全体大会四:数字经济助力全球经济复苏


❂ 罗盛梅

香港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副主席、行政总监

image.png


数字化能力是决定疫情后经济复苏的关键因素


罗盛梅表示,数字经济对金融服务带来了颠覆性影响,疫情改变了社会经济的运作方式,无论是物流还是能源的供应。社会的数字能力和数字基础设施是疫情后的经济是否能够复苏的关键因素。数字经济可以帮助全球经济复苏。政府、央行也要依赖民营行业的这些金融科技公司所提供的创新,来建立一个更好的社会框架,使实体经济的韧性更强,也可以承受可能会出现的比目前所经历的更大的危机。


❂ 张晓燕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鑫苑金融学讲席教授、副院长,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image.png


打造数字经济生态圈 引领国民经济新增长


张晓燕指出,数字经济发展还面临很多挑战,如各行业、各部门交流数据的机制不健全,存在数字分割的问题,数据的安全问题、立法问题以及数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此外,如何进行有效的国际合作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此,可通过建立数字经济的生态圈实现持续、平衡的发展。在数字经济的生态圈中,政府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设施,进行基层的建设,为数字经济营造健康的环境,提供有效的监管;企业能实现自身的升级、转化;个人可以享受数字经济的红利,同时也能提高个人的素养。


❂ 莫希特·乔希(Mohit Joshi)

印孚瑟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image.png


应提高效率响应数字化技术带来的全球经济诸多变化


莫希特·乔希(Mohit Joshi)表示,数字化技术能够带来全球经济的诸多变化,应该提高性价比、费效比,要进一步提高效率,才有更加敏捷的响应,这样才能够卓尔不群。例如,我们可以和银行进行合作,帮助银行推出绿色数字化银行。绿色数字化银行可以确保运营更加高效,同时也可以推动相关行业的大幅度变革,促成客户享有更好的体验。


❂ 桑地亚哥·费尔南德斯·得·利斯

(Santiago Fernández de Lis)

西班牙毕尔巴鄂比斯开银行监管负责人


image.png

世界各国需协调应对数字化带来的挑战


桑地亚哥·费尔南德斯·得·利斯(Santiago Fernández de Lis)表示,数字化革命一方面有巨大的潜力,但是我们也要有相应的应对,要在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协调来应对数字化带来的挑战。这样我们才能够充分的享受数字化带来的利益,从而处理好它带来的风险。数字化技术的本质是打破了行业、国家之间的界限,要求我们进行更多的协作,进行跨界的合作来应对跨界的挑战。而且我们必须要具有足够的灵活应变的能力来应对未来的挑战,能够进行国际合作的具体的领域就是数据监管、数据规则。


❂ 叶伟

58数科CEO

image.png


数字科技公司要有明确的定位


叶伟表示,在数字经济的环境中,数据和技术是最核心的两个要素。场景、数据和科技构成了一个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在这个新生产关系中,监管代表了上层建筑,整个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上层建筑进行改革。同时也需要监管通过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力,来对发展中的数字经济进行一定的约束。


圆桌讨论:数字经济助力全球经济复苏

世界经济论坛北京代表处“中国和世界金融服务的未来”倡议负责人姚凯力主持了“全体大会四:数字经济助力全球经济复苏”的圆桌讨论环节。


❂ 马科斯·撒迦利亚蒂斯

(Markos Zachariadis)

曼彻斯特大学教授,曼彻斯特大学金融科技与信息系统部主任

image.png


马科斯·撒迦利亚蒂斯(Markos Zachariadis)表示,金融科技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既可以帮助金融行业提供质量更高的服务,也为其创新提供了驱动力,助力全球经济复苏。


❂ 艾米莉亚 (Amelia Ng)

渣打银行渣打创投总经理

image.png


关于数字经济如何才能繁荣发展,艾米莉亚 (Amelia Ng)认为,一是需要政府的职能来提供基础架构,尤其是数据方面的技术架构。二是私营部门的参与。


❂ 程欣

阿里巴巴本地生活公司资深专家

image.png


在程欣看来,数字技术已经不是大公司所专有,小微企业、农民都能够很容易用到新技术,当小企业也可以用的时候,激发的经济能量是巨大的。


❂ 金鑫

百望云副总裁、百望金融科技事业部总经理

image.png


金鑫表示,数字安全是命脉,作为B端服务者,大客户和中小企业的客户有不同的诉求。需要服务者从基础设施进一步走向数据智能,辅助决策者决策以及财务、税务的合规管控等。


全体大会五:基础设施REITs的发展前景


❂ 肖钢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不动产金融中心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

image.png

加快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新基建投融资模式


肖钢表示,要加快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新基建投融资模式。从根本上来说,必须加大核心技术攻关,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确保新基建的系统可控性和安全性。要积极培育新基建应用市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做好标准、产业、建设、应用、政策等方面的有机衔接,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 哈尔·斯科特(Hal Scott)

哈佛大学法学院国际金融系统学荣誉教授

image.png


未来要进一步评估REITs的风险


哈尔·斯科特(Hal Scott)指出,在美国,有三种REITs的产品,由不同的投资策略确定,分别是股权REITs、按揭抵押REITs和混合型REITs。税收方面,按照美国国家国税局(IRS)的税务编码,REITs的分红可以得到优惠的税收待遇。监管方面,对于发行证券的公司来说,REITs发行公司要受制于美国证监会监管。同时,REITs还必须符合美国1940年《投资公司法》的要求。此外,REITs还会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如金融危机、疫情。随着经济重新开放, REITs的净值也会逐渐开始恢复。未来,还要进一步评估REITs的风险和对于投资者的风险,这对所有国家来说都非常重要。


❂ 斯蒂芬·韦克斯勒(Steven Wechsler)

美国REITs协会CEO

image.png


中国新基建REITs发展有望推动经济不断增长


斯蒂芬·韦克斯勒(Steven Wechsler)表示,在此次疫情当中,中国的REITs发展非常让人兴奋。中国经济不断前进,中国以新基建REITs作为着重点,这其中的投资对于风险减少是非常有益的,尤其是可以引导财富收入包括引导调动全国投资者,这样可以推动经济的不断增长。



❂ 李辉

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image.png


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具有更全局和更长远的重大意义


李辉表示,基础设施公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简称REITs)试点具有更全局和更长远的重大意义,相当于新一轮在特定领域的股份制改革。在当前国内法律和金融监管环境现实条件基础上,试点推出融合各方诉求的基础设施公募REITs,本身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创新之举,同时有可能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产生良好的外部效应,有利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 周以升

高和资本联合创始人、执行合伙人

image.png


关于基础设施公募REITs发展的六点建议


周以升对基础设施公募REITs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长远来看交易结构可以进一步简化;二是完善公募REITs的治理结构和机制;三是税收中性、杠杆多样化、配套融资工具问题;四是留出适度杠杆率空间,推动多样化配套融资工具;五是以长租房为抓手尽快准备公募REITs的扩容,适度考虑制度优化,结合“三条红线”等监管规则,避免盘活资金流入住宅开发业务;六是如果进一步扩容需要从观念和制度的构建层面来讲,给商业不动产让它从住宅调控中解放出来,但核心是不能让资金流入住宅开发业务里。


全体大会六:科技助力金融创新高质量发展


❂ 霍学文

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

image.png


金融科技时代监管面临新挑战


霍学文表示,金融科技时代,金融服务渠道网络化、形态数字化、场景多元化,金融业务产品更加虚拟、边界更加模糊,传统金融风险传导的时空限制被打破,给金融监管带来新挑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和提出解决方案:一、如何运用金融科技做到所有金融活动都持牌经营?二、如何运用金融科技防止监管空白、监管盲区与监管套利?三、如何运用金融科技做到金融监管全覆盖?四、如何运用金融科技做好国际协同监管?五、如何运用金融科技做好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与风险处置?



❂ 陈克文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秘书长

image.png


全球科技创新正在深入推进产业变革


陈克文表示,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正在深入推进产业变革、加速国际生产体系调整,同时遭遇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的影响,又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全球产业链在部分国家、地区和环节面临循环受阻的压力。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正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对金融发展与合作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 张健华

华夏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

image.png


金融业对技术运用程度越深,面临的技术风险就越大


张健华表示,金融科技的技术创新可以支持金融创新,但同时也有一些约束条件。金融业对技术的运用程度越深、越高,它面临的技术风险也越大。所以,现在将业务连续性风险提到了特别高的高度。虽然我们现在都有各种类型的备份,但是如果整个系统瘫痪,业务短时间内也很难恢复。



❂ 张旭东

华控清交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

image.png


数据资产是未来金融业最大、最新的资产类别


张旭东表示,数据变成生产要素以后也就变成一种资产,它是未来金融业最大、最新的资产类别。将来数据资产管理是金融业重要的业态,也是金融业必须支持的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围绕数据要素使金融业成为数据要素化的关键基础设施,这是金融业应该开始研究、开始着手尝试的事情。



❂ 黎智德(Jed Laskowitz)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全球负责人

image.png


资管行业已进入快速变化时代


黎智德(Jed Laskowitz)表示,资管行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变化的时代,环境也会变得越来越有挑战。手续费在降低,客户的需求在增加,竞争来自于各个角度。资产管理公司必须要开发更高质量的产品,以更低的成本提供给客户,而这些都会给盈利带来一定的压力。


全体大会七:《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1》发布


❂ 何海峰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image.png


《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1》发布


何海峰表示,作为国内第一本金融政策类大型年度报告,在2011年诞生之初,《中国金融政策报告》就确立了“立足中国、沟通世界”的使命与原则。11年来,项目始终秉承和坚持这一定位,全面、准确地反映了中国金融政策领域年度重大主题和政策动态,努力传递了中国金融发展的真实图景和中国金融政策的全面影响,得到了业界的肯定与认可。



❂ 陆  磊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

image.png


全球流动性保持充裕 通胀预期正在明显抬升


陆磊表示,从各国货币政策面对的主要矛盾看,全球流动性保持充裕,通胀预期正在明显抬升。2021年4月美联储重申“未到讨论缩减QE的时机”,继续释放鸽派信号,世界主要经济体央行也普遍保持鸽派。但4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升幅达4.2%,高于预期的3.6%,引发股债市场波动,美债市场5年通胀预期提升至200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当前看,流动性宽松维持多久及其对货币、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影响很可能是持久而深远的。



❂ 洪  磊

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

image.png


我国期货市场已迎来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洪磊表示,期货市场作为现代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源配置等功能。大力发展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将中国期货市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价格影响力的定价中心,可以提升我国经济全球化资源的配置能力,从而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国期货市场已经形成了商品金融、期货期权、场内场外协同发展的多市场格局。我国期货市场已经迎来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 张海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image.png


金融稳定需要谨慎选择方法 精准把握力度


张海云表示,维护当前金融稳定固然重要,可是需要谨慎地选择方法、精准地把握力度。过分专注于近期金融稳定的措施,很可能侵蚀长期的金融健全,继而危及长期金融稳定。依赖货币宽松和监管干预来降低近期的金融风险,很可能弱化长期的金融韧性,继而增加长期的金融风险,这也称为“金融风险悖论”。



❂ 全体大会七圆桌讨论

image.png


宏观调控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image.png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主持了圆桌讨论环节。


image.png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张海云表示,对于金融稳定的悖论,需要深入研究金融稳健性,尽管目前学术界和政策界已经开始研究,但仍然有继续深化的需要。


image.png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陆磊表示,宏观金融的调控政策需要全局性和整体性思维,最关键的还是要统筹,不能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不考虑成本和相关风险。具体包括三方面:一是统筹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二是要统筹国内国外的经济指标和政策,进行全局的考量;三是不仅看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还要看宏观审慎政策。


全体大会八:资本市场助力科技创新


❂ 王忠民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

image.png


金融和科技在数字化高度融合下的逻辑新范式


王忠民指出,当前,科技正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推动、深入并发挥有效作用。在数字化的时代,资本市场真正的范式在于数字化的金融和数字化的科技。数字化的高度融合,才能让金融为科技、为创新、为未来找到最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数字化把金融世界颠覆了,把科技世界颠覆了,两者在数字化的过程中高度融合、高度发展,未来它的拓展和应用空间也将会是无限的。如果说现在是数字化时代,数字化的金融逻辑和数字化的科技逻辑将会是时代当中最高光、最宽泛、最深入且每一个人都离不开的逻辑范式。



❂ 高西庆

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红天讲席教授,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副董事长、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

image.png


监管的目标是确保市场的有效性 不是扼制创新


高西庆指出,第一,金融创新和监管之间,其实天然的是有冲突的。但脱离监管的创新难以持续,抑制创新的监管是因噎废食,市场发展总是“创新-监管-再创新”的过程,资本市场监管的法治化是效率与安全平衡的良性互动机制。第二,资本市场监管中的立法、执法环节都应遵循的法治化原则在于,市场准入采取监管负面清单制度,为金融创新打开空间。当金融创新发生后,要能够依法行使监管权对具体的创新进行精细的事中、事后监管,避免在负面清单制度下出现市场失灵时的监管缺位。



❂ 吴晓求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

image.png


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的核心和基石


吴晓求表示,银行主导性的金融体系一般称之为传统金融,市场主导性的金融体系称之为现代金融,现代金融大部分是通过市场完成配置的。在这种条件下,拥有发达资本市场后的金融体系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开始由主要创造货币的流动性走向创造资产的流动性。资产流动性一定是社会所需要的,因为这种资产是有不确定性的,而在不确定性的背后会有与之相匹配的收益,且这个收益要大于风险。这也表示金融的结构性变革走向了新的阶段。



❂ 李  斌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

image.png


企业创新是多维度的


李斌表示,企业创新应该是全面创新,不仅仅是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还有服务体验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



全体大会九:金融助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 高  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

image.png


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高政表示,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与金融部门携手共进深化合作,在健全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产业投融资体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还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催生新的发展动能,不断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现代旅游业体系。具体而言,一是完善产业发展顶层设计;二是培育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三是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四是做优、做强产业发展载体;五是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六是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七是培育产业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 周茂非

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image.png


新格局下文化金融应服务好文旅产业 持续推动金融创新


周茂非表示,在新的发展格局下,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将迈入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关键阶段。在此进程中,切实发挥金融的支撑作用,不断优化资本要素在高质量发展中的配置就非常关键。对此,文化金融需要厘清思路、找准问题、精准施策,以服务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一些关键抓手,坚持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推动金融创新。应注重在完善文旅金融服务体系、做好文旅产业无形资产评估、完善文旅企业信用体系三方面发力。



❂ 钱建农

复星国际全球合伙人,复星旅游文化集团董事长兼CEO

image.png


文旅产业应致力于成为高回报产业以获得真正的金融支持


钱建农表示,金融要想真正支持文旅产业升级换代和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是文旅产业本身如何成为回报高的产业。要做到高回报,以下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必须要提升产品力和品牌力。文旅是一个非常关注产品和品牌的产业,现在中国的文旅行业更多的是过去的观光旅游升级产生一些产品,产品力还远远不够。品牌更是需要培养,文旅产业的品牌价值比消费品更重要,要提升盈利能力一定要提升产品力和品牌力。第二,要提升营运能力。第三,更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中国文旅产业而言,要提升创新能力。



❂ 倪正东

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image.png


拥抱科技 融入大消费 文化产业大有可为


倪正东指出,科技、医疗、消费、制造这四大领域目前是股权投资的四大方向,文化产业大体还处于娱乐消费领域,属于消费领域和科技领域的融合。文化旅游行业必须借助科技的力量更好地融入大消费,服务用户、服务社会。同时,文化旅游行业的新一代企业正在涌现,新一代的企业家、创业者正在崛起,为行业注入了创新活力、新动力,形成新格局、新局面。希望将来股权投资能够与文化旅游产业有更多、更好的结合,促进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 夏  莲

北京上奇资本控股有限公司CEO

image.png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需要更多洞察人的需求


夏莲表示,文化和商业最底层和核心的元素是“人”,要做好文化产业投资,最核心本质的问题是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商业和社会进程中人是怎样的,他们有哪些需求,怎样的内容和形式,怎样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的最底层的心理和精神的需求,能真正打动他们,真正地吸引消费者。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对人的洞察能够有更多的高质量的研究,真正去关注人的发展变化,包括怎样能够更好地满足人的真实、本质的需求,这才是文化产业能够蓬勃发展的最终要义。 



❂ 何  佳

南山资本创始合伙人

image.png


文化赋能旅游产业融合的新机遇


何佳认为,文旅产业的三个主要趋势,一是打造文旅IP,二是数字化的发展,三是品牌化。同时,文旅产业的第三次红利期可能是对虚拟现实的发展,这样一个虚拟世界可能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一种可能。“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将不断地进行双向迁移,最终两者可能将高度结合。”这不仅仅是体现在文化旅游方面,包括我们的所有的工作、生活,可能都会变成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结合,这也是我们致力于去寻找和探索的新的世界。



全体大会十:全球科技驱动下的保险和养老新业态


❂ 周延礼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

image.png


通过明确卫生健康管理部门主体责任等四方面提高数据价值


周延礼表示,提高数据价值,一是要明确卫生健康管理部门的主体责任。二要明晰医疗数据共享和开放、开发规则与标准。三要从常态化解决医保、商保在医疗领域的支付问题着手,切实解决好保险机构在利用医疗数据实现医疗保险高质量发展,重点解决痛点问题、堵点问题。四要确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标准,在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和银行保险监管部门的主导下,实现互联网医疗和保险公司的数据共享。



❂ 王  磊

中国银保监会保险中介监管部市场分析处处长

image.png


支持互联网保险创新发展 带动行业转型升级


王磊表示,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深刻改变了行业的面貌,提高了保险普惠水平,拓展了保险的深度和广度,推动了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互联网保险是信息化时代的新生事物,是一种创新的业态。实践证明,健全高效的监管是市场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监管机构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支持各市场主体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产品、服务和模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带动行业整体转型升级。



❂ 常  青

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大中华区CEO

image.png


科技让保险业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常青指出,当前我们正面对着一个全新的科技世界,这实际上对保险业来说,既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机遇。首先,传统保险的价值因素依然会持续存在,但同时,由于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从数据化和智能化这两个角度,能够推动保险的边界,既可能是产品的边界,也可以是整个可保范围边界的拓展。从这个角度来看,科技对保险未来的发展会有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科技的发展还会带来了很多新的风险,例网络安全等。其次,科技的进步,使数据分析也有了一个很重要的拓展。数据的进步也为保险业打开了认识风险一扇窗。



❂ 连锦泉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image.png


打造新保险逻辑 服务新发展格局


连锦泉分享了关于“打造新保险逻辑、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几点思考:一是保险业发展的历程是保险价值创造能力提升和价值创造边界不断扩大的进程;二是组织经济补偿是保险业的立业之本,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保险业的立业之本遭遇了新的挑战;三是要打造新保险逻辑,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突破价值创造边界,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 马存军

慧择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image.png


数字新中介将在保险供给侧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


数字新中介,就是以数据和科技驱动的新型保险中介机构。马存军认为,数字新中介的出现和崛起,将为保险产业提供独特的价值。第一,数字新中介可以在场景和保险公司之间,承担产业路由器的作用。第二,数字新中介是促进保险机构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第三,数字新中介可以为中介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数字新中介将不再是简单的保险销售渠道,而是保险供给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字化、科技驱动的作业模式,必将在保险供给侧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李  静

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董事长

image.png


相互保险在国际上是一种成熟的组织形态


李静表示,作为国际上一种成熟的组织形态,相互保险的文化理念、商业逻辑、运作机制自成一体;但受限于我国相互保险发展起步较晚,且时代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与欧美国家有非常大的差异,在法人治理、运营资金募集、经营模式等方面没有先例可循,监管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只有通过发掘相互保险的模式优势,发现并解决未被充分满足的特定领域、特定人群的特定保障需求,帮助他们降低风险、控制成本、转移风险,不断丰富保险产品与优质服务的供给,才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相互保险发展之路。


来源:原创作者:小五   清华五道口


文中图片均来自公共版权网站,非商用。

声明:文章或图片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攀枝花市泽宇财务咨询有限公司

客服热线:15387696888(9:00-19:00,节假日除外)

扫描访问手机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 电话直呼

    • 13350549799
    • 18090412276
    • 08128880436
    • 金融客服1 :
    • 金融客服2 :
  • 微信连线金融导师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