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西助贷

首页 >> 新闻资讯 >>金融资讯 >> 2021年中国金融十大新闻​(下)
详细内容

2021年中国金融十大新闻​(下)

盘点2021年

中国金融

十大新闻

时光飞逝,2021年已经悄然离我们而去,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发生了很多事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1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施



那关于2021年度中国金融十大新闻,您都知道哪些呢?一起看看都有哪些吧!


NO.6 中国国债正式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

金融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


【事 件】2021年以来,金融开放举措加快落地,贝莱德建信理财、施罗德交银理财、高盛工银理财、安联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一批中外合资、外方独资金融机构获批筹建或开业。债券市场开放进程显著加快,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再进一步。9月10日,“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正式启动,粤港澳三地同时发布《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9月24日起,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南向合作正式上线运行,通过加强两地债券市场基础服务机构合作,为内地机构投资者投资香港及全球债券市场提供便捷通道。10月29日,中国国债正式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至此,我国国债已被全球三大主流债券指数尽数纳入。


【点 评】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 温彬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等按照国际标准持续扩大开放,一批中外合资、外方独资金融机构获批筹建或开业,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受到国际投资者的广泛肯定和赞赏。金融业对外开放也在促进我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水平的金融开放要将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有机结合。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坚持“双向”原则,在资本项目开放上“有来有往”,平衡好资金流入和流出的关系,实现境内外资金的双向平衡流动,不断提高跨境资本管理水平。“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启动以及“南向通”上线运行,既是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制度完善的必要一环,也是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大势所趋,有利于加强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关系,支持香港金融市场持续繁荣发展,也有利于内地居民跨境投资,助力内地经济持续增长。正式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后,我国国债已被全球三大主流债券指数尽数纳入,这将进一步提高境外投资者持有我国国债的规模,提高我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话语权,推动国内债券市场持续开放和多元化发展,同时,进一步提升我国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整体来看,我国金融业在对外开放中保持了良好的自主性和稳定性,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吸引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看好中国市场,我国金融市场也正在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金融市场之一。从目前外资机构在国内的布局和资产持有比例及结构来看,对外开放仍有很大空间,还需要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战略,优化对外开放布局,拓展对外开放举措,在把握机遇中持续提高与国际市场接轨水平,在防范风险中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在拓展双向开放中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推动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不断行稳致远。



NO.7 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指南出台

依法维护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秩序


【事 件】2021年,我国出台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金融管理部门及时开展金融领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整治,依法维护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秩序,在银行、保险、证券以及其他金融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金融管理部门多次强调,对互联网平台坚持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对于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对违法违规金融活动“零容忍”,坚决制止监管套利行为。4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部门联合对13家从事金融业务的网络平台企业进行监管约谈,并针对当前网络平台企业从事金融业务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如,坚持金融活动全部纳入金融监管,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严格通过持牌征信机构依法合规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等。

同时,金融管理部门不断强化金融科技监管,努力平衡好鼓励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10月7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国际清算银行(BIS)监管大型科技公司国际会议上的讲话中总结了中国大型科技公司监管实践:一是金融作为特许行业,必须持牌经营。二是建立适当的防火墙,避免金融风险跨部门、跨行业传播。三是断开金融信息和商业信息之间的不当连接,防止“数据-网络效应-金融业务”的闭环效应产生垄断。


【点 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金天

2021年,金融监管政策密集出台。在互联网和金融科技领域,从个人数据采集、征信管理、支付、信贷、信用卡、存款、理财、基金、保险等细分业务领域到互联网机构的内部治理及其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商业模式,各项政策的制定和落地环环相扣、有条不紊,打出了一套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在金融领域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组合拳”。

过去数年来,互联网和科技的参与对金融行业转型升级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其有利于金融行业延展服务场景、加速产品创新、激活行业生态、实现降本增效,提升了实体产业、广大居民的金融服务可得性、便利性;另一方面,暴露出的若干问题对加强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在行业实践中,基于网络大数据、特别是个体行为数据的风控逻辑尚未经过完整经济周期的考验,网络平台效应聚集和放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过度依赖科技公司的合作模式降低了部分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的能力,过度复杂的合作生态对穿透业务实质、实现全面动态有效的监管覆盖提出了新挑战。只有强化金融监管质效,才能平衡好鼓励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推动行业发展行稳致远。

 “科技的归科技,金融的归金融”,正在成为金融科技规范发展过程中一条越发清晰的脉络。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的商业逻辑、经营模式存在本质差异,前者惯于通过扩大规模效应来强化竞争优势,强调“以快取胜”,而后者经营的是资金和风险,强调“稳字当头”。科技公司参与金融赛道,对监管体系下资产、负债两端存在的准备金、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等强监管约束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突破、逃避监管无疑将积聚金融风险、触发政策风险,而严格遵循监管又可能会无法达成原本预期的资本回报。事实上,只有提高政治站位、搞清自身定位、在行业合作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激发数据要素和数字科技的价值贡献,在助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多正向作用。


NO.8 征信业务管理办法正式落地

征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事 件】继2013年《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发布后,征信行业迎来又一重磅新规。2021年9月30日,人民银行发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在总结近年来征信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遵循规范与发展并重、机构监管与业务监管兼顾的原则,明确信用信息的范围,细化征信业务的合规要求,规定征信机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的法律责任,为依法合规开展征信业务提供具体可操作的规范指引。

11月26日,人民银行宣布受理钱塘征信有限公司(筹)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并根据有关规定,将钱塘征信相关情况予以公示。如能获批,该机构有望成为继百行征信、朴道征信之后的第三家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


【点 评】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 杨东

2021年是征信业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回应时代召唤,推动中国征信业法治化的重要一年,多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中国征信业法治化与理论创新稳步前进。2021年9月30日发布的《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在总结近年来征信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与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相衔接,为依法合规开展征信业务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规范指引。此外,一系列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分析范式也不断为征信业务进步提供理论支撑。创新征信业务发展的本质是重新梳理征信业务中政府与市场之间互动发展的模式、边界、动力等问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与征信业实践相结合,在理论创新方面,催生了融合平台、数据、算法的“三维结构”等全新理论分析框架,为把握数字经济时代征信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观察视角。

二是征信业有序发展进一步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2021年11月26日,人民银行宣布受理钱塘征信有限公司(筹)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并根据有关规定,将钱塘征信相关情况予以公示。有序的个人征信市场准入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也兼顾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为征信业发展中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树立了模范。

三是强化算法与业务模式创新,推动征信业务向纵深发展。数据是维系个人征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对海量数据的算法分析是个人征信业务深入发展的灵魂。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受到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等法律政策、观点的限制,更受制于当前商业模式。因此,在强化科技嵌入征信业发展过程中,要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创新业务模式,充分激发数据生产要素促进征信业发展的潜力,从而真正实现金融普惠。算法则是强化数据触达,挖掘征信潜力,降低传统征信成本,将长尾用户纳入金融服务范围的有效手段。



NO.9 养老理财试点正式启动

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加速推进


【事 件】近三年来,围绕资管新规确立的行业顶层管理框架,金融管理部门陆续制定了一系列补充与细化的监管制度,促进理财产品在产品期限、运作模式、产品结构等方面不断规范优化,理财公司相关制度安排不断完善。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进入冲刺阶段。截至9月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7.95万亿元,同比增长9.27%,净值化比例超86%。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养老理财试点正式启动,银行理财市场再迎新机遇。9月份,银保监会制定并发布《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选择“四地四家机构”进行试点,即工银理财在武汉和成都、建信理财和招银理财在深圳、光大理财在青岛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试点期限一年。12月6日,首批四家试点机构正式发售养老理财产品。此外,银保监会于9月份批复同意筹建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该公司的17家发起单位中,10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合计持股比例近七成。


【点 评】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董希淼

2021年是我国银行理财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银行理财努力践行“受人之托,代客理财”宗旨,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资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百姓投资理财的主要选择。从规模上看,理财市场规模经历前两年调整后重回稳步增长态势,到三季度末,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近28万亿元。从结构上看,无论是产品结构、期限结构、资产结构都得到了优化,净值型产品已经成为理财市场主流,投资资产标准化程度持续提升,长期限产品发行力度稳步提高。随着投资门槛降低和产品吸引力增加,理财产品投资者增长较快,超过7000万投资者持有理财产品。其中,超过99%的投资者为个人投资者,以散户为主的结构特征仍然显著。

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理财业务按既定安排有序整改,进度符合预期,风险平稳可控。从实践上看,整改工作对市场和机构没有产生不利影响,并取得诸多积极变化。因特殊原因难以在过渡期内处置完毕的少数存量资产,可向金融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纳入个案专项处置,尽量减少对市场产生过大冲击。与此同时,理财公司快速成长,目前已经批准筹建29家(含4家中外合资理财公司)、获批开业22家。除浙商银行之外,6家大型银行和11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公司均已获批,理财公司正在成为理财市场最大的机构类型。此外,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及理财产品销售、流动性管理等制度相继落地,业绩比较基准展示等不断规范,理财业务规则体系进一步得到夯实,理财业务监管体系更趋完善。

一年来,银行理财发挥资金灵活多元等特点,实现了理财资金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效对接,持续为实体经济“输血供氧”。“四地四家机构”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工作顺利启动,首批发行的4只产品受到投资者热捧。理财公司作为主体,还参与发起设立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可以预见的是,银行理财将在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养老金融产品需求、推动完善第三支柱养老保障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2年是资管新规正式实施的第一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相信银行理财将在规范中良性创新,在创新中持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壮大,为广大投资者和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刚性兑付”打破之后,投资者对银行理财收益、风险、期限等要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并根据自身投资需求和风险偏好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



NO.10 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


【事 件】

2021年以来,金融部门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稳定,有效防范了房地产金融风险,推动了房地产市场健康良性发展。

针对个别大型房企风险,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于8月份约谈恒大集团高管,要求恒大集团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战略部署,努力保持经营稳定,积极化解债务风险,维护房地产市场和金融稳定。针对风险事件对房企融资造成的冲击,金融管理部门多次表态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正常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行业和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此外,从中央到金融管理部门都多次强调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及时廓清市场疑虑,传达鲜明信号。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点 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蔡真

2021年,监管部门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持续完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房地产长效机制,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房地产调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具体来看,一是稳妥实施试点房企“三线四档”融资管理规则、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督促银行落实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监管要求,有效控制房企杠杆率,降低银行信贷风险。二是保障好刚需群体信贷需求,在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方面对首套房购房者予以支持。目前,在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中首套房贷款超过90%。三是落实差别化房地产信贷政策,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房地产调控,促进各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四是严肃惩治违法违规乱象。银保监会办公厅等联合印发《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有效遏制“经营贷”违规用于购房。五是稳妥做好对住房租赁市场的金融支持,研究细化金融支持措施,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

一年来,房地产金融工作稳步推进,在有效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同时,更好满足了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前期,个别房企由于自身经营不善、盲目多元化扩张等因素导致风险暴露,引发市场关注。个别房企出险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稳妥有序化解风险。目前,房地产企业和居民的正常融资需求逐步得到满足,市场预期正在改善。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1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1万亿元,当月增加4013亿元,较10月多增532亿元,连续两个月多增。




文中图片均来自公共版权网站,非商用。

声明:文章或图片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攀枝花市泽宇财务咨询有限公司

客服热线:15387696888(9:00-19:00,节假日除外)

扫描访问手机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 电话直呼

    • 13350549799
    • 18090412276
    • 08128880436
    • 金融客服1 :
    • 金融客服2 :
  • 微信连线金融导师

seo seo